【奮戰“三夏”】小麥倒伏之后……
5月29日,記者來到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的一塊高標準農田采訪。受不久前的一場強對流天氣影響,田塊一側,幾壟小麥輕微倒伏。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旁邊的普通農田中,小麥倒伏情況嚴重,部分已貼到地面了。
5月下旬,河南開封、許昌和新鄉三地區局部先后遭遇大風、暴雨和冰雹。“我的手機里一連彈出6條氣象災害預警。”尉氏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宋志平和同事收到通知后,立即入村指導農民抗災減損。
災害發生時,小滿已過,張市鎮的小麥已進入灌漿后期,籽粒多而飽滿。“這一次的風最大時達到10級,小麥估計要大面積倒伏了。”下田路上,宋志平憂心忡忡。
走到張市鎮沈家村附近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時,目之所及的情況讓宋志平松了口氣。“因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田成方、林成網,樹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風速,倒伏范圍小一些。而且溝渠修建規范,排水及時,麥穗發霉的環境就被減弱了,可以有效減災。”張市鎮萬畝方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承建單位負責人楊亞偉說。
尉氏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全縣累計完成投資10.63億元,共建成高標準農田84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3.64%。此次強對流天氣災害發生,高標準農田受災情況普遍較輕微。其他受災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據調度,災害共造成河南75萬畝小麥受災,而高標準農田基本未受災害影響。
一些品種的抗倒伏性能也十分顯著。記者看到,示范區內“鄭麥158”“鄭麥369”等品種的小麥,莖稈粗壯筆直,麥穗豐滿喜人,絲毫看不出剛剛經歷過大風冰雹災害。
宋志平頗有感觸地對記者說:“這次的災情充分印證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正確性,只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起來,把品種培優,心里就有底氣。”
天不幫忙人努力。強對流天氣發生后,開封市迅速反應,一方面及時制定發布小麥倒伏后管理意見,派出全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加強農技指導;另一方面,迅速啟動農業保險受損評估工作。
今年,尉氏整建制實施“田長制”,全縣130多萬畝耕地全部納入537個網格。在張市鎮,黨委書記任總田長、鎮長任田長,將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到人。田長既要做好日常性的耕地巡查、監督和保護,還要在遇到極端天氣時,及時反饋信息、指導應對。
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更要保障種糧農戶的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與宋志平等農技人員一起下田的,還有中原農險的工作人員。他們與受災農戶一起逐地塊查看災情,同時與農技人員研判評估損失。僅3天時間,中原農險就完成了所有在保小麥受災點查勘工作,待核定受損面積和產量后,1周內理賠款就可以發到受災農戶手里。
麥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近年來,農民保險意識明顯增強,據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尉氏縣支公司工作人員李恒介紹,張市鎮小麥參保率達80%,每畝45元的保險費中,農民只需支付30%,其余由政府補貼。
芒種忙,麥上揚。盡管尉氏縣小麥受災面積高于往年,但“今年小麥整體長勢好,部分倒伏地塊我們也竭力把損失降到最低,夏糧豐收沒有問題。”宋志平說。
目前,豫南小麥已開鐮收獲,河南省大規模機收作業已拉開序幕。(作者 張培奇 王帥杰 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