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欒川北鄉村:以蘭為媒 振興鄉村
初夏時節,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管委會北鄉村郁郁蔥蔥,沿路排開的農家賓館與美景相映成趣。迎來旅游旺季,北鄉村的農家賓館“一床難求”。從窮山村變成旅游村,北鄉村的蝶變,離不開洛陽市政府辦公室派駐的三任第一書記的小康接力。
旅游領路,繪出發展新藍圖
夏季的北鄉村是彩色的,遠處群山翠綠,近處白墻灰瓦,鮮艷的月季花繞村而開,入眼皆是秀美畫卷。
把時間退回至2015年,市政府辦公室派駐北鄉村的首任第一書記陳光輝到村履職,他看到的村子是另一番模樣。
彼時,北鄉村交通不便,基礎薄弱,村民住的多是土坯房。為了了解村情,一個月內,陳光輝走遍了全村的角角落落,并用沙石、鋸末、尼龍繩、橡皮筋做了一個簡陋的沙盤。
有了沙盤,村子的發展優勢一目了然。“北鄉村距離重渡溝風景區不遠,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較好。”陳光輝決定,以建設農家賓館為先導,搞鄉村旅游。
酒香也怕巷子深。搞旅游,先要通路。2016年春天,陳光輝和村干部商量后,決定把修路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此后,陳光輝各方協調,爭取扶持資金,將村里3米寬的小路改成了5米寬的水泥路。
路通百業興。當年,北鄉村陸續建起56家農家賓館,其中有36家是貧困戶建的。趁熱打鐵,村里又建起停車場、垃圾收集站、土特產商鋪,旅游接待收入達到80余萬元,北鄉村一舉吃上了“旅游飯”。
網絡賦能,激活發展新動力
一任書記,駐村兩年。2017年年底,剛剛埋下的鄉村旅游的種子,尚未長成參天大樹,陳光輝離任了。鄉親們的期待落到了“90后”年輕人彭海身上。
彭海是我市面向重點高校引進的優秀人才。但“秀才”能不能干成事,鄉親們都瞪大了眼睛。彭海也暗下誓言,要“折騰”出一點動靜來!
初入鄉村,彭海結合所學專業和地方特色,邀請母校的老師出謀劃策,為北鄉村制定了發展“路線圖”。隨后,在市政府辦公室的具體指導下,北鄉村農家賓館進行標準化提升;打造旅游產品,制作蒲公英茶伴手禮;建起游客服務中心;打造石砌梯田……
年輕人路子活。彭海覺得,想提高鄉村的知名度,網絡是一個不錯的平臺。很快,他在村委會設立新媒體工作站,開通了“北鄉水鄉”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微博號等,通過發布北鄉村風景照和視頻,一時間“吸粉”無數。借助網絡熱度,村里打造了親子旅游基地,通過研學活動,帶來10余萬元經濟效益。
隨著村子火“出圈”,北鄉村于2018年徹底摘掉“貧困帽”。擺脫貧困,迎來小康,老鄉對這個年輕人豎起了大拇指。
以蘭為媒,培育發展新業態
2020年3月,第三任第一書記劉同新接替彭海進駐北鄉村。此時,鄉村旅游已然風生水起,如何壯大“美麗經濟”、鞏固脫貧成效,是劉同新思慮最多的問題。
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劉同新發現有村民在自家院里搭棚子養蘭花,賺了不少錢。“蘭花經濟價值高,如果種得好,一棵苗能賣幾萬元。”他打聽到,欒川是惠蘭的主產區,聞名中外的天鶴、福星、傳家寶等名草、名花都誕生于此,北鄉村發展蘭花種植產業具有“先天優勢”。
2020年5月,劉同新借助欒川蘭花這一品牌優勢,協助村集體蘭花產業園項目落地。該項目可帶動全村群眾參與,旅游旺季,大家經營農家賓館,旅游淡季,可參與蘭花種植、銷售、務工等。
近日,洛報融媒記者跟隨劉同新來到山腳下的蘭花陽光大棚,這座占地1700平方米的玻璃棚可控溫控濕。走進棚內,一盆盆蘭花嬌艷欲滴,排列整齊。
“大棚于4月投入使用,現有700多盆蘭花,最貴的一盆售價35萬元!”劉同新說,北鄉村的蘭花已遠銷廣東、福建等地,預計今年能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
“蘭花經濟”前景廣闊,正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指示要求。今年,北鄉村著力打造集蘭花種苗培育、土壤加工等為一體的蘭花產業園,通過舉辦蘭花節、開展旅游文化推介等,做大做強蘭花產業,把北鄉村打造成獨具特色的蘭花村,把現代鄉村富民產業做大做強,讓深山幽谷的“蕙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仙草”。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政府辦公室把推動蘭花基地建設、打造村集體經濟精品民宿、完善“兒童之家”配套設施等工作作為今年為北鄉村群眾辦好的六件實事,等這些實事順利完成,村集體經濟預計從去年的22萬元增至45萬元。
目前,投資160余萬元的村級游客服務中心項目正加快建設;計劃投資270萬元的“北鄉蘭香灣·鐵路驛站”精品民宿村集體經濟項目已經落地;3里多長的伊河入村段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獲批立項,將打造環繞北鄉的濱河生態景觀……看著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逐漸變為現實,劉同新和鄉親們干勁十足。
情系貧困村,汗灑扶貧路。幾年來,市政府辦公室始終把對口幫扶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滿懷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堅持真抓實干,派駐北鄉村的三任第一書記接續奮斗,和北鄉群眾齊心協力,徹底打破了北鄉村“守著金碗討飯吃”的困頓歷史,成為新時代山鄉巨變的縮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后,市政府辦公室將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認真落實市委決策部署,扛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拿穩駐村工作隊的“接力棒”,持續抓好對口幫扶工作,創新思路做大做強產業,讓村子美起來,群眾富起來,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