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作業管理做好機手培訓我市小麥機收損失率1.05%,達到省定機損率3%以內要求
6月10日,農機技術人員在??h白寺鎮選取的地塊內撿拾麥粒并測算機損率。
鶴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志嵩 攝
我市自5月28日小麥開鐮,截至6月15日全市夏收、夏種工作已基本結束,全市機收率達到99.9%。降低機收損耗就是增加糧食產量,我省目前小麥機收損失率整體控制在3%以內,我市也在降低機收損耗上下足功夫,今年平均機損率為1.05%,這是記者6月15日從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了解到的。
“我們通過對隨機抽取的5個地塊現場測量,1平方米范圍內籽粒損耗分別為72粒、74粒、79粒、84粒、89粒。”6月7日,淇縣朝歌街道石橋村,農機手正駕駛著一臺小麥聯合收割機作業,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就機收損耗進行測算。
6月10日,在??h白寺鎮一農田內,技術人員按照標準選取一處面積超過10畝的麥田作為測量點,隨機挑選15個區塊計算機損平均數。
“夾帶損失、清選損失、割臺損失等都可能造成籽粒損耗。農業機械調整不到位、收獲時機不恰當、機手操作不規范、作業條件不適宜也是導致損失率偏高的主要因素。”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農機化技術推廣站站長郭斌介紹。
為有效降低機收損耗,今年年初以來,我市持續提升農機技術管理水平,通過不斷強化作業管理和宣傳培訓,組織開展機收損失標準宣教,圍繞調整篩臺開合角度、調試機械皮帶松緊度、控制撥禾輪轉速等實際操作技能,做好機手培訓。
同時,我市要求機手針對氣象變化、作物因災倒伏、地塊作業條件不適宜等問題,因時而動因地施策,掌握最佳收獲時間,迅速調度適用機具,因田因時調整參數,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提高規范作業能力。
“糧食作物機收損耗與機具性能密切相關,為此我市充分發揮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優先支持聯合收割機等糧食生產機械報廢更新,促進農機升級換代,確保農業機械的調配、維護、調理達到最佳性能狀態,確保機損率降至最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常英杰介紹。
截至記者發稿前,我市秋作物預播面積154.6萬畝,已播147.3萬畝,占95.3%,其中玉米116.8萬畝,已澆水62萬畝,追肥35萬畝,秋作物田間管理正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