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王小郢項目一戰成名 柏中環境未來或迎新機
據媒體9月26日報道,8月下旬的海南自由貿易港2021年(第四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中,洋浦開發區共集中簽約5個項目,其中柏中環境科技(上海))限公司(下文簡稱“柏中環境”)與洋浦管委會簽約了兩個工業項目——洋浦石化功能區污水處理項目及中德環境技術研發中心,正式布局海南市場。
柏中環境源于德國柏林水務。柏林水務是德國最大的自來水和污水處理企業,有160年的歷史,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水務公司。在二十世紀末前后中國以對外資招商為主導的PPP的上半場中,柏林水務曾和威立雅、中法水務、泰晤士水務、里昂水務等一起引領了中國水務市場的發展。隨著歷史發展,一些外國公司選擇退出中國,威立雅等也進行了各種業務轉型,慢慢淡出行業的視野;柏林水務中國公司國內的子公司上海美柏(投資)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后來被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復星集團”)和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南京鋼聯”)聯合收購,改名柏中環境。在布局海南之前,今年4月份和6月份,柏中環境先后中標任丘市城西污水處理廠PPP項目和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污水處理項目,似乎迎來了新生。
01 王小郢項目花落柏林水務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和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水業開始興起。以威立雅為代表的一批外國水務公司涌進中國,憑借先進的技術產品和運營經驗,以及強勢的資本實力,很快掀起了一股外資潮,引領了早期的市場發展。
作為德國最大的水務公司,柏林水務也在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并先后投資運營了日處理能力為55萬噸的西安南郊水廠BOT項目,以及日處理能力為50萬噸的南昌青山湖污水處理廠BOT項目。而真正讓其在行業名噪一時的則是,2004年參與投標并最終中標的安徽合肥王小郢污水廠TOT項目。
王小郢污水廠是安徽省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2003年前,它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氧化溝工藝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工程總投資6.5億元,其中廠區投資3.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15萬噸,于1993年開工建設,1998年完工。被亞洲開發銀行確定為地區技術中心;二期工程15萬噸,2001年底完工,2002年正式投入運營。曾獲得建設部建筑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和安徽省建設行業最高獎———銀路獎,同時還連續獲得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該廠被亞洲開發銀行確定為地區技術中心。
2002年9月,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意見的通知》(計投資[2002]1591號)。12月,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建城[2002]272號),作出了“市政公用事業必須走市場化之路、與國際接軌”的重大決策,正式允許外資和民資進入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參與市場競爭。
建設部文件出臺后,合肥市政府經過多種方案比較權衡,最后研究決定,面向國內外進行公開招標,以TOT形式轉讓“王小郢”特許經營權,期限共23年。
2003年9月19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正式啟動,發布了資格預審公告,吸引了包括安徽國禎環保(現“中節能國禎”)、法國威望迪集團(威立雅水務的前身母公司)、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環球基建公司、國中控股有限公司、英國泰晤士公司、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環水務投資公司、柏林水務等在內的眾多知名公司前來咨詢。
2004年2月20日,轉讓項目在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開標。在活動現場,有四家公司和聯合體單位進行了競標。由于招標條件中確定的特許經營期污水處理服務費單價為0.75元/噸,因此開標現場公布的競爭信息為投標人投報的資產轉讓價格。其中國禎-珠海排水聯合體出價3.69億元,中環水務-上實基建聯合體出價4.30億元,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開出4.5億元,德國柏林水務-東華工程聯合體則給出了4.8億元的價格,比政府確定的標底2.68億元多出了將近80%。后經評標委員會評審,柏林水務聯合體被確定為排名第一的中標候選人。
2004年7月7日,合肥市政府授予柏林水務—東華工程聯合體中標通知書,并與之草簽了《特許經營權協議》、《資產權益轉讓協議》、《污水處理服務協議》,簽署了澄清談判備忘錄。
2004年11月24日,合肥市政府舉行盛大的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簽字儀式。隨后,90%的資產權益轉讓金4.32億元人民幣按照協議如期轉到合肥市財政局。
2004年12月6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在人民大會堂簽署合作協議。合肥市建委主任胡正華與德國柏林水務國際有限公司總裁恩斯特代表雙方在合作文件上簽字。中國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出席了簽字儀式。(見下圖))
2004年12月21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順利實現商業運營,并成為行業參觀學習的熱門。
2006年5月底,以中國水網為基礎的清華系環保企業家俱樂部受邀走訪王小郢項目。那時,現在的諸多行業大佬都正值風華之年,大家一起見證了王小郢領先的歷史,也很快融入到那個市場化開局不久的時代大潮中。
圖中的大佬,你認識哪些?
02 項目招標價格引發行業質疑
回頭來看,從項目招標至今已過17年。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作為當時國內公開招標標的額最大的污水廠TOT項目,開創了污水處理TOT運作模式的先河,招標結果在中國水務行業內引起轟動。
當時,王小郢項目作為國內在住建部文件和《行政許可法》頒布實施后簽署的第一個項目,其意義已超出招標活動本身。不僅為合肥市和安徽省,也為我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公用事業改革提供了有益嘗試和豐富經驗。
時任合肥市建委副主任的紀開學曾認為王小郢項目轉讓可謂“一石三鳥”:對于柏林水務來說,不僅獲得了污水廠運營收益,更可以借助“王小郢”的品牌和專業隊伍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對合肥市政府來說,實現了國有資產的最大增值,實現了公用設施經營的投資主體多元化,與此同時,國有資本全部退出,職工身份全部轉換;對王小郢項目來說,將獲得更加穩定的運營質量。
但與此同時,項目轉讓中的一些其他問題,也在當時引發諸多關注和爭議。其中最主要的是價格問題。前后也有幾十家媒體對項目的情況進行過報道,網上可以搜到的相關信息有二十余萬條之多。
對此,擔任項目咨詢顧問的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祥專門撰文進行過分析和解釋。他介紹,項目采取國際公開招標,遵循市場競爭原則,操作符合規范。根據開標結果,有三家報價在4.3億元以上,且各自間差距不大,說明王小郢項目當時的市場價格應該不低于4.3億元。最終中標價格比標底價格高出2億多元,政府也可用以作為公共服務支出。
至于污水處理價格,在當時的國內污水行業市場化項目中,國內多數地區同等規模污水廠招商項目確定的污水處理價格在 1.0元/立方米左右,一些特大城市轉讓項目的污水處理費價格甚至達到 1.25元/立方米。比較而言,王小郢項目確定的污水處理價格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王小郢資產轉讓項目采用的是確定污水處理價格、以資產轉讓價格為主要標的進行競爭的招標方式,項目條件中確定的污水處理服務費單價為0.75元。投資人在參加投標競爭的過程中必須完全遵守這個價格約定,市民不會因為項目轉讓而額外增加負擔。事實上,0.75元污水處理服務費單價,為隨后實施的一系列污水處理市場化項目確立了價格標桿,使整個行業的價格下降20%以上。
為了控制未來水價走勢,合同對水價未來的變動進行了限制:根據人工、電價、CPI等參數變動,設定了一個公式,水價據此每兩年進行一次調整。每次調整上下不能超過原水價的9%。如果變動實在太大,還有其他談判協商的機制。
2005年,曾參與項目的合肥市污水處理管理處李勝海處長,在中國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表了《關于城市污水處理廠走向市場化的思考——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項目轉讓紀實報告》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自己對于王小郢項目的思考與總結。
李勝海在2005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她認為城市污水廠的市場化推進,首先應該完成污水廠從事業單位向完全市場化企業運營的改制。對污水廠的TOT、BOT的運作,不應該納入各級政府招商引資項目,不應該用招商引資的思路來決定項目的成敗。此類項目,應該遵循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研究行業市場和行業規律,思考成本概念。
傅濤在其專著《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里,傅濤認為,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水業的效率和服務,是水業市場化的核心目標。因此他主張,在資產轉讓的操作中,可依據資產凈值平價出讓,讓投資人在服務價格上進行公開競爭,將市場化所產生的效率效益,讓利給公眾,讓公眾體會到市場化帶來的好處和實惠。在肯定市場化的同時,要特別強調,無論哪種模式,都必須以政府代表公眾的長期有效的監管體系為基礎。
當年的爭議,后來隨著項目的推進和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趨于平靜,項目本身留給市場的思考與啟發也浸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最早一批”和特定時期“備受關注”的名詞。很少再被人談及。只有當看到如前的照片,或無意中聊起其事,那些逝去的往事才會再次成為參與者們鮮活的經歷和后來者旁觀的經驗與感慨。
03 柏中環境:探尋新的發展之路
但對于當時的柏林水務來說,王小郢不僅是當時國內首個TOT項目,也是國內最大的TOT項目。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當時還是清華大學水業研究中心主任的傅濤博士指出,王小郢項目項目資產轉讓的整個過程都非常規范,嚴格按照國際慣例逐步實施,可以算作我國水務改革歷史上一個比較成功的屬地型公司利用品牌優勢、人才優勢進行外化出來,參與市場競爭的典型案例。
柏林水務也憑借王小郢項目的影響力,在隨后的一些年里,先后拿下了盤錦第二污水處理廠TOT項目(日處理能力10萬噸)、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區污水處理廠BOT項目(日處理能力10萬噸)以及滁州第二污水處理廠BOT項目(日處理能力10萬噸)等多個大型市政水務項目。
與此同時,因為國內水處理市場的政策變化,國家開始對一些固定回報項目進行清查,一些外資入主的項目被收回;適逢國際市場出現經濟危機,一些外資企業需要收縮回本土。泰晤士水務在長春退出,而曾經的外資巨頭威立雅也因為2007年的蘭州自來水溢價收購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污水處理項目的溢價轉讓被進一步規范。是時,國內以首創股份和北控水務為首的國資領頭羊也快速崛起,有了與外資水務公司比拼的實力,中國的水務市場開始進入資本時代,2005-2007年外資連續三年蟬聯“中國水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榜首的現象也成為歷史。威立雅、蘇伊士等外國領先企業逐步在國內的市政污水領域進入守勢并轉戰技術難度更高的危廢領域和工業市場。
柏林水務也同樣看到了這一點,隨著水十條等政策出臺,以及環保督察更加嚴格,水處理行業對于水處理技術的需求也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所需技術復雜程度明顯提高。2016年開始,柏林水務積極聘任高端德國技術專家,在高難度廢水綜合處理、低溫蒸餾、底泥治理、污泥汽化等領域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
2015年,王小郢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收官,出水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2017年1月1日起,居民污水處理調整為0.95元/噸。原定將于2027年到期的特許經營合同,因為提標改造而延長特許期至2034年。
期間,柏林水務在中國的股權也發生了變更——2000年,德國柏林水務成立柏林水務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關注亞洲特別是中國的水務市場。2008年,柏林水務和迪拜膜專業公司Metito集團合資成立柏林水務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復星集團與其和南京鋼鐵集團的合營公司南京鋼聯一起收購了柏林水務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子公司美柏上海(投資)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并將其更名為柏中環境。2018年底,復星集團向南京鋼聯轉讓49%柏中環境的股份。之后,南京鋼聯控股子公司南鋼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對柏中環境進行增資。增資后,南鋼股份合計持有柏中環境42%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南京鋼聯持股比例減至56.81%,仍為柏中環境的控股股東。
在入主柏中環境之前,復星集團已經投資布局了中山公用、博天環境、青島斯普潤、天創環境、恒通環境等環保企業,此次計劃依托柏中環境深度參與日益興起的工業領域治污、污水廠提標改造及市政領域PPP項目。
2018年8月,改造過后的王小郢實現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成為是時全國單體規模最大,同時也是安徽省首家建成投產的污水處理廠光伏項目,再次引發關注。
2019年柏中環境中標寧波杭州灣新區新建污水廠工程(一期)PPP項目,2021年中標任丘市城西污水處理廠PPP項目。
而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尤其為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化工園區污水處理方面,在成功取得了南充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BOT項目(日處理能力1.7萬噸,總投資3.35億元)、榆神工業區清水工業園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BOT項目(日處理能力2萬噸,總投資1.2億元)的基礎上,2019年E20環境平臺協助柏中環境舉辦了戰略研討會定下主攻方向,柏中環境隨即進行了積極的戰略調整,并有不少斬獲:
今年6月,柏中環境聯合體中標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西中島北部公用工程能源中心污水處理項目工程總承包及運營(EPCO)項目,此項目對于助推西中島石化產業園區打造國內旗艦型石化園區,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具有重大作用。
8月,柏中環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開發區簽約兩個項目,深度布局海南市場。此次簽約,不僅可推動公司對海南水務市場及周邊區域水務項目的深入拓展,也將促進公司水處理技術更上一層樓。
雖然在項目獲取上,柏中環境并不如一些國內龍頭企業那般生猛,但相比9月初,威立雅下屬三家公司的100%股權被河南百川暢銀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的新聞,或可以說,柏中環境似乎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從行業來看,市政水處理建設高峰已過,雖然還未進入存量調整時代,但剩余的增量無疑是各級國企在唱主角。未來,隨著環保督查進一步加強,工業水處理市場或將迎來新的機會。目前市場上在此具有真正獨特技術的企業并不多,國內的諸如倍杰特等企業有一定的優勢,但市場的未來還需要百花齊放、共同耕耘。柏中環境依托柏林水務100多年的深厚積累,在穩定運營現有市政項目的基礎上,或更利于開拓與深耕要求更高的工業領域。
參考文獻:
1、《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湖北發改委網站,2016-09-23
2、《PPP樣本調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的生意經》,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2014-10-17
3、《“王小郢”轉讓考驗政府智慧》。安徽日報,2004-03-08
4、李勝海,《關于城市污水處理廠走向市場化的思考》,2005-04-08
5、《公私合營水廠樣本:政府企業差點談崩》,第一財經日報,2014-10-20
6、鄭潔,《中國第一個污水TOT項目—王小郢項目溢價發生紀實》,中國水網,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