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2021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北大朱彤等10位環境相關學者當選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2021年中國科學院、2021年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水網梳理發現,其中有10位環境領域相關學者當選:北京大學朱彤教授、蘭州大學黃建平教授、北京大學樸世龍教授、北京大學陳松蹊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廣西大學王雙飛教授、中國科學院馮起教授、上海大學吳明紅教授、浙江大學高翔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沈其榮教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楊為民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入選2021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名單的環境領域學者: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朱彤教授
朱彤1983、1986年分別獲得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放射化學學士和環境化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德國伍珀塔爾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1999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2000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2016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負責人,2012-2017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因“對大氣化學基礎研究及對超大城市空氣污染的人體健康及氣候影響評估的卓越貢獻”,于2019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AGU Fellow)。2020年8月獲聘國務院參事。
朱彤長期開展大氣化學及環境健康研究,取得了大氣污染來源甄別、成因解析及健康危害評估等系列創新成果,主要包括:
突破污染物地氣交換和區域輸送通量測量技術,發現大氣污染新來源、新機制;
揭示大氣復合污染的非均相化學反應成因、闡明華北大氣污染的區域輸送過程,支撐大氣污染治理;
識別黑碳是危害健康的關鍵大氣組分之一、發現大氣污染危害生殖健康等新型不良影響。
在Science、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美國醫學會會刊JAMA等期刊發表SCI論文340余篇,入選科睿唯安"交叉領域"高被引科學家、愛思唯爾環境科學中國高被引學者。
朱彤致力于將基礎前沿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應用于解決我國重大環境問題。2005年他發起和組織了華北區域大氣環境綜合觀測國際合作實驗CAREBEIJING,揭示了北京及華北空氣污染形成機制,在國際期刊JGR和ACP上發表3期專刊,進而帶領北大團隊提出《奧運會北京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北京周邊省區市措施》,得到國務院批準采納、在華北六省市實施,為保障北京奧運空氣質量做出了貢獻。他提出和證明了京津冀冬季居民源通過區域輸送對北京空氣污染的重要貢獻,2016年發表在PNAS上,據此提出控制居民散煤的建議,推動了相關政策的實施。2019年他和學院宋宇教授在PNAS發表關于我國大氣氨的環境效應論文,據此提出“我國應分區域制定精確氨減排計劃”的政策建議,為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科學支撐。
2000年起,他一直推動環境健康領域的學科交叉研究和學科建設。通過開展大氣化學與流行病學的交叉研究,揭示了大氣污染危害心肺健康的氧化應激和促炎等分子機制,識別出黑碳等多種危害組分,發現大氣污染對精神、生殖健康等的新型不良影響,提出以健康驅動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的協同治理。他致力發展環境健康交叉學科,于2007年創建了北京大學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2015年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建成了完整的環境健康二級學科,2021年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高校環境學院首個環境健康系。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黃建平教授
黃建平,男,1962年11月出生。蘭州大學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半干旱氣候變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Scientific Report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等雜志編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主要撰寫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首屆“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首屆“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工作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及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
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 樸世龍教授
樸世龍, 1976年4月生。1995-2004年就讀北京大學并獲理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到法國從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任教。擔任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十余種刊物編委,曾任全球碳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領域的陸地生態系統與氣候變化互饋關系研究,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功能、陸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反饋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相關成果入選“2009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和“2013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地球科學獎和中國青年科技獎,2017年以來連續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光華管理學院陳松蹊教授
陳松蹊,1961年11月生。1993年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等高校任職。2008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主任、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聯席創始主任?,F任數學科學學院講席教授、統計科學中心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統計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陳松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維大數據統計分析、環境統計、非參數統計方法等,在超高維假設檢驗方法和非參數經驗似然方法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了統計學的關鍵性發展。
他同時注重數理統計的應用,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為出發點,在數學地球物理領域做出了前沿交叉成果,為精準度量污染排放和評估大氣治理效果提供了科學方法。為我國統計學科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他當選為數理統計學會會士、美國統計學會會士、美國促進學會會士,曾任統計學頂級期刊The Annals of Statistics和美國統計學學會會刊編委、數理統計學會(IMS)常務理事,入選斯坦福大學2020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現任伯努利學會科學書記。
陳松蹊教授于2008年加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期間產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頂級期刊上。在“光華思想力”平臺上,他主持了重要科研項目《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模型》。
入選2021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的環境領域學者: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 王雙飛教授
王雙飛,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國喬治亞工學院制漿造紙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輕工技術與工程組成員、廣西造紙行業協會會長、廣西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廣西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王雙飛教授率領團隊展開耗時十年的“造紙與發酵典型廢水資源化和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大幅提高了廢水回用率,解決了廢紙制漿行業的瓶頸問題,這一技術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近30年的壟斷,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王雙飛教授主導的“大型二氧化氯制備系統及紙漿無元素氯漂白關鍵技術及應用”,解決了我國紙漿清潔漂白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跨國公司的壟斷,成果已在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應用,已成為國際上該領域的主流技術,市場占有率超過八成,2019年該成果獲得國家技術。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馮起教授
馮起,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兼任中國科學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主任。
曾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全國“優秀博士后”稱號、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澳大利亞政府“奮進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首屆優秀博士后獎、獲國務院政府津貼、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貢獻獎等榮譽稱號。2019年被評為甘肅省優秀領軍人才。
主要從事干旱地區水文、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已完成了干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祁連山涵養水源生態系統恢復技術集成及應用、干旱內陸河生態治理的技術集成、民勤沙漠化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試驗示范研究、黑河流域荒漠綠洲水熱過程與生態恢復技術試驗示范等工作。2017年,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編制工作,是張掖“山水林湖田項目”首席專家?,F在正在負責 “西北內陸區水資源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應用”重大專項工作。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吳明紅教授
吳明紅,1989年本科畢業于上海科技大學(現上海大學)化學系應用化學專業,1992年獲上海科技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碩士學位,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無機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4月參加工作?,F任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上海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2年獲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核技術應用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協會副會長等職。
吳明紅教授作為上海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輻射技術在環境中的應用"以及上海市重點學科"環境污染與健康"學科帶頭人,一直從事輻射技術在環境保護中應用以及新材料制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在內的15項國家及上海市重大項目研究工作,在輻射技術有效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作用機理及應用、污染物檢測分析、輻射場數值模擬應用以及輻射制備多功能智能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性成果,并先后獲國家光華工程科技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多項,多項專利得到推廣應用,建立了兩個產學研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SCI他引10000多次,H因子42。其中部分論文被 Nature 亞太地區網站列為Featured highlight或被選為封面文章。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 高翔教授
高翔,男,漢族,1968年10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9月畢業于浙江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F為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嘉興研究院院長,國家環境保護燃煤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任。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入選“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2015年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2019年當選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會士。
高翔教授長期致力于能源與環境領域減污降碳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在能源電力、船舶航運等行業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構建了多污染物高效協同控制技術體系,攻克了電廠超低排放、船舶尾氣高效凈化等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規?;こ虘茫趪鴥韧猱a生了廣泛影響,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主持和參與制訂了國家及行業標準共70余項,推動了國家大氣環保裝備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0件、國際專利7件;發表論文260余篇。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沈其榮教授
沈其榮,現任南京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有機(類)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曾任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領域主題專家、國務院學位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學部專家咨詢委員、農業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專家組組長等職務。
沈其榮院士長期從事有機(類)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究與推廣工作,技術工藝被全國666家企業采用,為中國有機(類)肥料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以施用全元生物有機肥為核心技術的防控土傳病害綜合技術體系效果顯著,為經濟作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省部一等獎6項;第一完成人獲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78件,其中51件在企業轉化,獲得專利直接轉讓經費3800萬元,1件獲中國專利金獎,2件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楊為民教授
楊為民,化學工程與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催化新材料及反應工程與工藝的研究,為解決傳統乙苯生產技術對環境的危害問題,他帶領研究團隊開展了乙苯綠色化生產技術的研發,大膽突破國外同類催化劑制備的傳統思路,發明了分子篩“形貌控制”、“孔道修飾”等多項技術,創制了高性能乙苯催化劑,并得到廣泛推廣應用;針對我國缺油富煤和生物質豐富的資源特點,楊為民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展了原料多元化乙苯技術研究,發明了苯和生物乙醇為原料生產乙苯的新工藝,通過發展“分子篩二次轉晶”、“酸中心超穩化”等催化劑制備核心技術,大幅提高催化劑抗水耐硫性能,創新了適應原料多元化的反應-分離工藝,2007年,建成世界首套以煤基焦化苯和生物基乙醇為原料的乙苯生產裝置,推動了石油化工與煤化工、生物化工的有效結合;針對國內外煉廠尾氣長期作為低品位燃料而無法得到高效利用的問題,楊為民領導科研團隊開展了烷基化催化劑、反應工藝及成套技術的開發,取得了催化材料創制、催化劑制備工藝和多段層式反應器等關鍵技術突破,開發成功了高效節能型煉廠尾氣資源生產乙苯成套技術,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推廣應用于青島煉化、寧波大榭石化等多家企業,使煉廠尾氣變廢為寶,顯著提高了煉油企業的經濟效益。
以下為中國科學院2021年新增院士名單:
關于公布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2021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中國科學院
2021年11月18日
以下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新增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于近日完成,共選舉產生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中國工程院
2021年11月18日
中國工程院2021年當選院士名單
(共84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