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聞集團發布股權“貶值”公告 資產蒸發近1.6億元
3月10日,華聞傳媒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聞集團”,000793.SZ)發布兩份公告,一份是通報了其下屬子公司山南華聞出售東海證券股份的消息,另一份是計提減值公告,發生減值的資產正是本次交易的東海證券股份,計提后公司資產蒸發近1.6億元。
股權“貶值”
此前,子公司山南華聞持有東海證券約10.2%的股份,共計約1.7億股,花費約22.5億元。而公司參考東海證券2020年度報表進行評估后,認為這些股份公允價格約為13億元,較賬面價值14.69億元相差約1.59億元。同花順平臺上,許多用戶表示驚訝和不解,用“虧本生意”“高買低賣”“賤賣資產”來描述本次交易。
2017年,公司通過多次增持取得了東海證券10%以上股份。但近年來,東海證券并未給公司帶來良好回報,本次計提之前,往年的計提累計已經達到約8.67億元。華聞集團或許終于下決心放下這一負擔,將其分別轉給常投集團、城建集團、交投公司三家企業,共計約1.57億股,交易作價共約12億元,折合每股為7.67元。
也許對華聞集團來說,這一價格并不吃虧,整個2020年,東海證券股價僅在10月中旬一度達到8.5元一股,其余時間大都低于7.67元,今年1月中旬,其股價還一度下探跌破6元/股,截至最新數據,東海證券報收6.53元/股。
華聞集團稱,本次交易目的是為降低財務性投資,改善資產結構,對收益未達預期,未能提供良好現金流回報的項目進行轉讓。
梳理近年數據可以發現,東海證券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少“麻煩”,或是其轉讓該資產的更重要原因。2017年,公司將手中東海證券1.67億股質押給建信信托,本次交易前公司“提前償還信托計劃資金”用以解除質押。
減值不斷,賤賣資產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熱衷“炒股”的后果。A股中不少企業都吃過虧,例如美的、綠地、中興、上海萊士等在2018年都因此造成約8億元至9億元的虧損。
華聞集團雖未直接在二級市場大額購入其他公司股票,但將資金交付券商仍屬高風險投資。按一般會計方法,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項目變現能力較好,風險較低,但收益也不突出,似難以滿足華聞集團預期。根據公司2020半年報披露顯示,其“權益性工具投資”和“銀行理財”僅分別約為800萬元和400萬元,總計超1200萬元,相比期初超4700萬元的規模大幅縮減。
主業不明
除了面臨其長期股權投資虧損的壓力,2020年華聞集團的財務數據也令投資者擔憂。
根據預告,公司去年全年凈利潤虧損17.25億元,同比下滑約1749%,這已經是自2018年以來第二次大幅虧損,2018年虧損高達49.87億元,2019年盈利也僅略超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虧損原因和去年大致相同,第一是長期投資虧損,第二是子公司業績不佳,進而進行商譽減值。計提減值力度極大,對其子公司澄懷科技、掌視億通等“有可能按100%計提減值”。
縱觀近年來華聞集團表現,似乎已經陷入“先投資,再減值”的循環,而若想打破這個怪圈卻并不容易,因為公司主營業務的不足,令其很難打造品牌鮮明的拳頭產品,而屢次改變經營方向,頻頻壓注“風口”自然會為其積累重重風險。
公司成立于1991年,6年后登錄A股,彼時公司名為“燃氣股份”,其主營業務為燃氣生產和供應。在此之后公司逐步剝離燃氣業務。歷時近10年時間,2018年徹底剝離完成,同年迎來凈利潤巨虧。
現在的華聞集團,以傳媒企業的面目出現于投資者眼前,然而梳理其財報,可以看到公司經營業務駁雜,難以理清頭緒。據分行業統計,業務涉及動漫、娛樂、信息技術、文化傳播等,分產品統計則更令人眼花繚亂,印刷、配送、視頻信息、動漫服務、休閑觀光、網絡游戲都是其產品。這些產品都占公司營收或利潤的10%以上。
在2020年半年報中,公司著重突出兩點核心競爭力。其一是《華商報》,依托《華商報》品牌效應進行會展經濟,建設移動新聞端獲取流量。第二是旗下子公司國廣光榮對勁曲調頻、輕松調頻等擁有廣告代理權,但這些業務顯然并非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
“押注”汽車
近年來,華聞集團積極轉型,緊抓行業風口,積極布局車聯網以及創新文娛體旅, 也是公司努力轉型自救的表現。不過,在汽車領域中,因入局時間較晚,面臨同業擠壓的情況,產品科技競爭力不足,仍難逃虧損。2020年,華聞集團相關車音智能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39億元,同比下滑171%,營業收入下滑57%,公司將不利表現主要歸結于受疫情影響。
今年2月,深交所致函華聞傳媒,要求其結合車音智能經營模式,說明受疫情影響的具體情形,并詳細說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合理性?!锻顿Y者網》就相關問題致函致電公司,但并未獲得回復。
華聞集團車音智能的業務主要分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設備是汽車產業鏈上的一環,主要以供貨商的身份參與其中,在消費端并未形成鮮明品牌,這也就導致其利潤大多靠一級主機廠商來維系。由于受疫情影響,一級廠商要求12至18個月的賬期緩解壓力,令車音智能的現金流岌岌可危。華聞集團承認,自2019年下半年,車音智能流動性已然告急,“部分貸款到期”,“銀行續貸工作遭遇了較大困境”。
從軟件來看,車音智能生產的軟件并非提升駕駛功能,而是應用于娛樂功能,駕駛感受,車主線下服務等方面,科技競爭力不強,在一級廠商一汽解放、江鈴汽車的會計核算中,車音智能并未被列入“研發費用”,而是“營銷費用”,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問題。
對此,汽車業內人士稱,無論新能源,還是傳統能源汽車,目前的技術迭代速度均有提高。早在2017年,部分品牌汽車已經可通過SYNC3系統完成智能整體化控制。車主可通過PC或移動端,實現轎車與家中其他智能設備整體互聯,通過V2V技術實現車輛間實時交互。與之相比,車音智能的軟件開發重心仍在建立車主聯系網絡,發展空間大為受限。
不難看出,華聞集團或從媒體再度轉型,壓注汽車風口,本是尋覓機遇、主動出擊的積極舉措,但想在業務繁雜分散的狀況下走出“泥沼”,無疑外來之路還很漫長。(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