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集體低迷 社區團購倒逼行業變革
社區團購的瘋狂更加堅定了超市行業的變革。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多家超市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在行業論壇上表示,受到社區團購的沖擊,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有分析認為,社區團購對實體超市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在急功近利的資本助推下,違背了社區團購真正服務百姓、服務供應商的理念,造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情況。但隨著監管介入,社區團購已逐漸回歸平靜,實體超市企業還是要不斷地優化商品和服務,真正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一季度,多家超市的業績數據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超市集體低迷
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多家超市的業績數據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包括高鑫零售、永輝超市、家家悅等13家超市中有12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下滑,且有4家企業下滑幅度達到兩位數;有8家企業出現了營收、凈利雙雙下滑。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超市企業了解到,盡管在一季度不少超市業績下滑,但現在與之前相比,門店銷售業績穩中有進。不過,社區團購的發展仍給實體超市業態帶來了一定沖擊。
北京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在社區團購平臺大規模燒錢補貼之下,到店客流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目前最大的變化是客流下降,客單價在上升,線上占比也在逐步增加。”
5月26日,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在一場行業論壇上也表示,社區團購模式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預售和自提不僅帶來了低庫存、高周轉,還減少了末端最后300米的配送,兩者算下來的成本低于賣場5%至7%。
“若社區團購與賣場之間只是5%至7%的差價,用這些差價換用戶一公里的路程是合理的,和賣場之間也應該是公平競爭,但是現在不好的是,因為有資本的力量,兩者之間可能不是5%至7%的差價,而是50%至70%的差價。”林小海表示。
受到疫情影響,社區團購這個原本衰落的模式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從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份,資本也將社區團購推上了最高潮。在資本的加持下,社區團購正在以極速擴張的節奏滲透到各個角落。在無上限的補貼之下,一個創新模式逐漸淪為低價競爭的戰場。
變革加速
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連鎖超市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疫情的確加速了線上消費的進程,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養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但超市一季度業績下滑,社區團購的影響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消費信心以及消費能力收縮方面的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該負責人認為,國內零售企業在商品和服務方面并沒有做好。實際上,即便是在疫情影響逐漸削弱的今天,有不少消費者在選擇部分商品的時候仍然會選擇線下購買。“像水、牛奶等標準化的商品,消費者更多地會選擇線上購買。但是有一些需要感官體驗的商品,比如說肉、水產、蔬菜等,消費者還是更愿意去實體門店購買。從產地源頭、生產到加工再到運輸,這一條線要做精了,其實就不怕價格競爭了。我們從消費端去反向指導生產端,通過技術升級或者產業鏈的升級就可以建立起壁壘,也就不存在攪局者了。”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疫情和社區團購反而告訴了實體超市企業消費是多種多樣的,應該怎樣去滿足消費者。以往很多實體超市可能會覺得線上占比可有可無,只要有就行。但是在疫情之后線下超市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線上銷售。
回顧超市以往的發展歷程,相比十多年前實體超市遭遇第一波電商沖擊的時候,在經歷疫情以及這一波社區團購的沖擊后,超市行業的應變能力更快了,不少超市都開始有所調整。
據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冠超市主要圍繞兩點展開思考,一是如何讓顧客持續喜歡你;二是如何把商品高效率地賣出去。“我們首先確定目標顧客,然后鎖定服務商圈,然后從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角度出發,品類研發向縱深發力,做價值創造。同時,通過靠技術升級、數字化運營、走全渠道發展之路,提高運營效率,提升企業效益。”
避銳氣 擊短板
北京電商協會智能零售專委會秘書長魏波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下,社區團購其實是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是對實體超市很好的補充,這也符合當前商業發展的趨勢。但在急功近利的資本助推下,社區團購顯然改變了性質。為了流量、拉新以及平臺活躍度,平臺無下限地進行價格競爭,違背了社區團購真正服務百姓、服務供應商的理念。所以造成了實體店、服務商和社區團購水火不相容的情況。
“社區團購平臺在做一個或是幾個單品的時候,可以做得很精很細,同時將價格做到最優,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它很難覆蓋到所有商品,比如說產地直銷商品。”魏波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在監管的介入下,瘋狂的社區團購已逐漸回歸平靜,但并未停下腳步。而受到電商沖擊已久的超市企業,還是要不斷地優化商品和服務,真正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超市行業實際上就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飲食解決方案。未來實體店可以從極度新鮮、多樣化入手。”在零售業專家、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看來,盡管電商在效率方面很有優勢,但電商再怎么沖擊,中國實體零售絕對不會被淘汰的。實體零售應該避免和電商去比拼標準化,而是應該盡可能地演繹出差異化。
記者 趙述評 趙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