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生鮮第一股 生鮮電商高光能否持續
生鮮電商第一股的爭奪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6月9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均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分別將于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對于生鮮電商來說是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上市絕不是終點。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一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盡管在疫情之下,生鮮電商重新迎來第二春,但生鮮電商的自我造血能力還有待加強。身陷強敵如林的生鮮賽道,如何在未來的混戰中脫穎而出?生鮮電商平臺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同日遞表 競速生鮮第一股
作為前置倉代表的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在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上已經發起了最后的沖刺。6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分別將于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次上市中,每日優鮮的股票代碼為“MF”,叮咚買菜的股票代碼為“DDL”。雙方暫定籌資額為1億美元。
從招股書披露的業績來看,每日優鮮在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5.467億元、60.014億元、61.304億元;2021年一季度為15.302億元,上年同期則為16.898億元。叮咚買菜在2019年、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801億元、113.358億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021億元,而上年同期為26.038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每日優鮮2018年至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2.316億元、29.094億元、16.492億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的凈虧損為6.103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額為1.947億元。2019-2020年,叮咚買菜的凈虧損分別為18.734億元、31.769億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的凈虧損為13.847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額為2.445億元。
兩家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履約成本過高。每日優鮮2018-2020年履約成本分別為12.393億元、18.33億元、15.769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9%、30.5%、25.7%。叮咚買菜2019-2020年履約成本分別為19.369億元、40.442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9%、35.7%。
據招股書顯示,每日優鮮于2015年首創前置倉即時零售業務,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已在中國16個城市建立了631個前置倉,累計交易用戶超3100萬。而叮咚買菜已在29個城市建立了超過950個前置倉。
負重前行 高光能否持續
事實上,生鮮電商的低毛利難以覆蓋其高昂的運營成本,虧損并不是秘密。不過,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下,生鮮電商也迎來了高光時刻。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的GMV從47.259億元以26.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76.147億元;毛利率則從2018年的8.6%增至2020年的19.4%,毛利額年復合增長率為98%。
更重要的是,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散,消費習慣的轉變也使得生鮮電商線上銷售滲透率得到了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4月,每日優鮮的GMV為7.134億元,同比增長37.8%;2021年5月1日至19日的GMV為4.966億元,同比增長了43.4%。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為生鮮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從而推動這一輪的客戶數量及交易額超速成長,讓一直慘不忍睹的財務報表美麗了不少。對生鮮電商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過一輪疫情的催化,生鮮行業已駛入新賽道。生鮮電商在提高平臺商品的豐富度和差異化的同時,也在更多元化地布局。據了解,每日優鮮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了智慧菜場業務,截止到2021年5月31日已與14個城市的54家菜市場簽訂運營協議。此外,2021年每日優鮮啟動零售云業務。
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認為,傳統菜市場本身也占據了生鮮市場很大的份額,每日優鮮將技術輸出作為一種切入生鮮零售流通產業整合的方式是非常有意義的,未來還能演變出更多的可能。但如果只是單純的技術輸出意義并不大。
競對圍堵 挑戰與日俱增
毫無疑問,對于生鮮電商而言,成功上市之后,能夠獲得更為充足的彈藥,以此來應對愈演愈烈的競爭格局。但上市并不是終點?,F如今,廣闊的生鮮賽道引來巨頭爭相入局:超市全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社區團購平臺也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搶占市場。未來,生鮮電商面臨的是日趨嚴峻的競爭環境。
文志宏認為,生鮮電商最終比拼的是顧客的體驗和運營的效率。“從顧客體驗的視角來看,無論是生鮮電商還是生鮮賣場,核心競爭點應該在于品質、效率、價格。從運營效率來看,最關鍵的是客效、員效、坪效、品效四個方面。”
在趙振營看來,當前生鮮電商的模式大部分還處在打磨階段,沒有哪一家生鮮電商真正實現盈利,雖然新冠疫情給生鮮電商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這一機遇不具備可持續性,生鮮電商還必須從業務本身找到實現利潤的路徑。未來生鮮電商大概率會回歸線下生鮮的媒介化屬性,在生鮮之外去找新的利潤承載點。
趙振營認為,上市之后相應平臺應該仔細研究鄉村振興的政策導向,從而讓自己的業務更加匹配政府需求,把逐利需求和民生需求有效結合,從而創造最大、最安全的資本利得。
“對生產端的改造可能是生鮮平臺更應該關注的方向,同時也符合當前資本的關注重點及政策導向。”趙振營認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很多企業的相關應用都注重于信息的傳輸及資源配置的優化,而忽視了生產端對單位畝產值的提升。(記者 趙述評 趙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