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實控人空缺 多數企業經營穩健
亞太藥業(002370)一則將變為“無主”狀態的公告引起關注。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7日,除亞太藥業外,兩市共有275家上市公司處于無實控人狀態。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定增致實控權變更、一致行動人聯盟瓦解等因素為“無主”的原因。另外,按照行業劃分,信息技術的企業占比近三成。
上市公司實控人空缺
近日,亞太藥業發布公告稱,在權益變動后,公司將由控股股東為亞太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陳堯根,變更為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
亞太藥業從“有主”到“無主”的情形引起市場對A股其他類似上市公司的關注。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7日,除了亞太藥業外,目前兩市還有275家上市公司處于沒有實控人的狀態。
按照上市板進行劃分,深市主板的企業數量最多,有102家,包括萬科A、中興通訊、云南白藥、啟迪藥業、格力電器等。“無主”狀態的滬市主板上市企業有98家,包括中電電機、星光農機、威龍股份等。創業板和科創板“無主”的公司則分別有54家、21家。
經統計,上述“無主”狀態的275股中,萬科A的資歷最老。據了解,萬科A于1991年1月29日在深市主板上市。除了萬科A外,南玻A、昂立教育、人民同泰、梅雁吉祥、妙可藍多、韶能股份等64股均系2000年之前上市的個股。
相比之下,上述“無主”的上市公司中,有的上市時間并不長。據Wind數據統計,有42家“無主”公司在2019年之后上市。重慶銀行、生益電子、上聲電子、瑞華泰、齊魯銀行、瑞豐銀行、中集車輛、復旦微電、滬農商行、信濠光電10股均為“21級”新生,其中信濠光電“股齡”最小。
信濠光電于今年8月27日在創業板上市,是一家主要從事玻璃防護屏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新一代信息終端。
“無主”原因各異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粗略統計發現,這些無實控人的企業原因各異。
有的是由于非公開發行導致實控權變更所致。諸如,2020年12月13日,彼時妙可藍多與內蒙蒙牛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內蒙蒙牛擬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1億股股份。同日,內蒙蒙牛與妙可藍多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柴琇簽訂《合作協議》,約定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控股股東、柴琇及其一致行動人將于一段時間內放棄直接和/或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所對應的上市公司的表決權。上述定增已于2021年7月9日完成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登記程序,妙可藍多實際控制人由柴琇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有的公司“無主”則是一致行動人協議“解綁”導致。今年9月9日,金智科技曾披露公告,近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賀安鷹、朱華明、徐兵、葉留金、丁小異共同出具的《關于一致行動人協議到期不再續簽的告知函》,上述各方于2017年9月8日簽署的《關于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致行動人協議》、于2020年9月7日簽署的《〈一致行動人協議〉之補充協議》于2021年9月7日到期。經各方協商并確認,上述協議到期后不再續簽,一致行動關系于2021年9月8日即終止,公司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意華股份、仟源醫藥、科創信息“無主”均系一致行動人解除協議所致。
還有公司在IPO之前就沒有實控人。以信濠光電為例,該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持股最高的股東持股比例未超過30%,不存在能控制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控股股東;且根據公司董事的提名和選舉辦法,單個股東均無法決定董事會多數席位,公司無實際控制人。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信濠光電證券部進行采訪,但對方電話顯示“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無獨有偶,生益電子也是上市之前就沒有實控人。
多數企業經營穩健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統計發現,上述無實控人的275股中,分屬于信息技術、公共事業、醫療保健、可選消費、工業、房地產、日常消費、材料、電信服務、能源、金融等領域。
按照行業劃分,信息技術的企業數量最多。據統計,“無主”的275股中,有73股來自信息技術領域,占“無主”企業數量的比例約26.55%。中電電機、星光農機、康尼機電等51家公司屬于工業領域。金融領域的企業數量也不少,有48家,包括蘇農銀行、重慶銀行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沒有實控人并不是大問題,由于權力分散,還可以做到很好的制衡,防止一股獨大,同時,多股東模式可以進一步整合股東資源,獲得更多支持渠道。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認為,無實際控制人公司最關鍵的在于其治理結構是否完善。很多上市公司沒有實際控制人但經營很穩健,主要是這些公司已經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機制。
據Wind數據統計,上述275股中,有225股今年前三季度歸屬凈利潤為盈利狀態,其中163股為同比增長狀態。
“公司到了成熟期,為適應外部發展環境,企業戰略勢必要重新定位,對應的是治理結構調整,不可避免地涉及領導班子、管理架構等人事重大調整。如果股權過于集中,公司治理結構無法調整到位,可能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如是表示。
許小恒亦談到,不乏一些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頻頻陷入股權爭奪戰,并且由于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其發展和投資價值受到影響,投資者在投資此類公司時應謹慎。(記者 劉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