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陜西細化措施建立工作機制—— 迅速反應 調度避險
今年以來,陜西平均降水量904.5毫米,較常年偏多334.2毫米;黃河、渭河先后3次出現編號洪水。對此,陜西省建立了防災避險轉移工作機制,省防總先后啟動4次防汛應急響應,市縣鄉級共啟動931次防汛應急響應;對各市縣實行常態化調度機制,督導強雨區嚴格落實暴雨洪水防范措施。
連日來,陜西多地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汛期巡查頻次,集中力量開展“拉網式”排查,并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強化監測預警,及時轉移群眾,確保突發險情早發現早處置。
“大家小心路滑,帶好隨身物品?!?0月初,受強降雨影響,渭南市大荔縣漢山街道漢坪村794名受災群眾被安排轉移。當地干部幫助村民收拾行李,安排車輛,將群眾有序安排到鄰近相對安全寬敞的白家灣村。
“按照要求,我們把涉險群眾統一安置到村上集中安置點,安排專人做飯,保障大家的生活需求?!卑准覟炒逯鴺s說。同時,心理專家會及時同受災轉移群眾溝通交流,幫助緩解群眾焦慮。村上還聯系電影隊來播放電影,豐富撤離安置群眾生活。
在大荔縣朝邑鎮廣濟村村史館集中安置點,趙渡鎮的十幾名村民正在休息、聊天、下象棋。安置點門口的廣場上,廣濟村有10多名村民自發前來給安置點的群眾做飯。
10月9日8時左右,由于洛河下游長時間高水位運行,大荔縣趙渡鎮樂合村朝邑生產圍堤發生漫堤。截至10月12日,當地緊急撤離安置25126人。大荔縣建立了撤離安置群眾縣級部門包聯安置點機制,集中提供醫療衛生、餐飲等保障服務。
汛情發生以來,陜西各地的萬余名黨員干部奮戰在救災一線。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以實際行動筑起堤壩,最大程度減少各種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截至10月5日8時,漢中市共撤離8911戶21062人,關閉山岳型和涉水景區26處。漢中市緊盯山邊、水邊、壩邊、易發生危險的自然災害點邊的涉險群眾,提出發布暴雨預警后“快撤、立即撤、應撤盡撤”的撤離避險要求。
安康市各縣(市、區)、各行業部門堅持一手抓抗洪救災,一手抓災后重建,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目前,安康市搶收受災農作物8.71萬畝,完成干線公路災后重建投資1646萬元。
對于按照避險指令轉移的群眾,陜西省要求參照自然災害受災群眾發放補助,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要。各地根據實際受災和困難程度,確定補助對象和補助標準,發放一次性補助或過渡性生活救助,確保受災安置群眾有安全住所、有飯吃、有衣物、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及時醫治的“五有”要求。